APP
消息及时反馈,找工作速度更快
微信
关注微信公众平台
小程序
找工作更方便
手机站
手机求职更方便

您当前所在位置:求职指导 >为什么越暴躁的人,薪酬越高

为什么越暴躁的人,薪酬越高

发布时间:2018-09-27

来源:

在国外很早就有一项结论,职场人士“脾气好,挣得少”,研究人员在调研中发现,随和度低于平均水平的男性年收入比随和度较高者多出18%左右。与此同时,比较泼辣的女性收入比随和的女性收入高5%左右。?然而在我国,人情味比国外更浓,那么,针对这项研究,你觉得在我们身边,同样适用么?如果真是这样,我们HR该如何把握自己的职场随和度呢?

世界上有两位最伟大的创业者,一位是史蒂夫·乔布斯(Steve Jobs);一位是埃隆·马斯克(Elon Musk)。别人对他们两个人性格评价的最相似之处是:性格偏执,不理会别人的感受。根据美国某媒体的数据,80%以上的成功企业家都具备这样的特质。

在他们的员工来看,除了满满的自豪感之外,还有深深的恐惧,这种恐惧来自他们对产品格外严格的要求。当你完成一个项目并且表现得相当好时,可能最多只能收到一句:不错;如果你要胆敢把一件事搞砸了,那就卷铺盖走人吧。即便这个人曾经为公司付出过特别多。有人批判说,这难道不会太冷酷吗?他们这么做还有人性吗?

其实对他们性格的不理解源于两种文明的冲突——商业文明和前工业文明的冲突。商业文明强调的是做事的态度(敬业)和做事的方式(职业和专业),追求的是做事的结果(客户价值);而前工业文明强调的是做人的态度(崇德)和做人的方式(严己宽人),追求的是做人的结果(圣贤)。

一种是聚焦在事上,是只想怎么把事情做好的态度,为了把事情做好,我才不管什么人情冷暖,我才不考虑你的感受;一种是聚焦在人上,做事之前一定要瞻前顾后,保证和和气气,尽量避免冲突。

很多HR因为认为自己的工作就应当围绕人,所以自身的性格会偏向于后者。然而如果真的要在当前商业文明浓郁的社会生态圈里立足,也许你真的好好了解和学习一下前者的做事方式。你看即便乔布斯和马斯克那个样子,全世界的聪明人还是愿意为他们打工,因为这是一种荣誉和挑战,是大家一起做事改变世界的机会。

1.物竞天择

狼行千里吃肉,狗行千里吃屎。活鱼逆流而上,死魚随波逐流。

有本事的人出门在外,也可以喝酒吃肉,活的自在,没本事的人出门在外只能节衣缩食困难度日;有头脑的人即使有困难也能出人头地,没头脑的人只能大家人云亦云淹没在人海之中。

这个世界不是围着我转的,但是这个世界也不是围着你(老板、同事)转的。我改变不了世界,但是我可以改变我对待世界的方式。我可以选择不做一只摇尾乞怜的看门狗,也可以选择不做一条随遇而安的小丑鱼。

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从来都不是我需要迎合你(老板、同事)的心情,我才能很好的活下去。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是我能够创造多大的价值,我就能够获得多大的价值。要知道,我的工资其实根本就不是你发的,我的工资是我自己创造的,我当然可以选择不为了迎合你的心情而活着。

2.适者生存

会哭的孩子有糖吃,懂事的孩子有苦吃。

那些懂事的人,在工作上不会给公司添麻烦,不会和上级争辩,不会和同事争吵……

在生活上不会和父母顶嘴,不会对老师质疑,不会对另一半妄为……

他们不会任性,不会自私,不会失礼……

他们百依百顺,言听计从,不闹脾气……

这些都是“懂事的人”根深蒂固的标配。

他们注重他人感受,放弃了自己诉求的权利,活成了别人希望的样子。

他们总是小心翼翼,觉得自己的需求无所谓,别人的评价却高于一切。

懂事的孩子不是什么都不想要,而是说不出口……

不考虑别人的感受,会哭、会闹、会向全世界卖乖的孩子有吃不完的糖。他们活得让人羡慕;考虑别人的感受,认真完成任务,遵守规则懂事的孩子,用自己优秀的表现来争取到一点糖。他们乖的让人心疼。

3.厚黑有道

饺子说:脸皮不能太薄,脸皮薄了谁会选你?

油条说:学不会在油锅里受煎熬,永远都不懂得什么叫成熟!

没有谁的人生是容易的,也没有谁生下来就注定成为今天的样子。

你真的以为那些性格暴躁的人,都是因为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吗?有没有想过,他们其实从表意识或潜意识中,可能已经把那种性格变成了对自己来说更有效率的生存方式。

因为暴躁,所以别人才会怕他们;因为暴躁,所以别人才会听他们;因为暴躁,所以别人才觉得他们性格直率,没有坏心眼。

在别人的暴躁中,你只看到了伤人,却没有看到其中可能蕴含的积极智慧;在自己的随和中,你只看到了无害,却没有看到其中可能存在的消极思想。

有位木匠砍了一树,把它做了三个木桶。一个装粪,就叫粪桶,众人躲着;一个装水,就叫水桶,众人用着;一个装酒,就叫酒桶,众人品着!桶是一样的,因装的东西不同命运也就不同。人生,又何尝不是这样呢?

当然,我绝不是教你从此不需要再考虑别人的感受,每天要暴躁,只会哭着喊着要糖吃,那样做与莽夫无异。我只想提醒你,不要太看重为人随和的特质,也许你需要静下心来思考:你的随和,是否值得?